審定編號: 冀審玉2016006號、(豫)引種﹝2018﹞玉162、魯引種2018152、皖引玉2019018、(晉)引種[2019]第4號、(蘇)引種(2020)第096號
品種來源: K4104-16×9188
特征特性: 幼苗葉鞘紫色。成株株型半緊湊,株高264cm,穗位123cm。生育期104天左右。雄穗分枝7~9個,花藥黃色,花絲紅色。果穗筒型,穗軸白色,穗長17.5cm,穗行數(shù)16行左右,禿尖0.4cm。籽粒黃色,馬齒型,千粒重350.7g,出籽率87.9%。2015年農(nóng)業(yè)部谷物品質(zhì)監(jiān)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,粗蛋白質(zhì)(干基)10.13%,粗脂肪(干基)3.77%,粗淀粉(干基)73.26%,賴氨酸(干基)0.31%。
產(chǎn)量表現(xiàn): 2013年河北省夏播高密組區(qū)域試驗,平均畝產(chǎn)642.2kg;2014年同組區(qū)域試驗,平均畝產(chǎn)749.7kg。2015年生產(chǎn)試驗,平均畝產(chǎn)701.5kg。
栽培技術要點: 6月中上旬播種,畝保苗4500株/畝左右。畝施復合肥20kg,磷酸二銨6.5kg做種肥,追施尿素25kg,孕穗期保證水肥充足。加強田間管理,及時中耕除草,3~4葉時間苗,5葉時定苗。適時收獲。
審定意見: 建議在河北省唐山、廊坊市及其以南的夏播玉米區(qū)夏播種植。